李金堂,男,城投控股山東天和銅業(集團)有限公司銅帶廠區350精剪組組長,有名的“毫厘匠人”。他三十年如一日,堅守在銅帶精剪崗位上,用精湛的技藝和無私的奉獻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
精剪技術的“有心人”
1992年寒冬,22歲的李金堂踏進了廣源銅帶的大門,面對銅帶精剪這一陌生而精密的技術領域,他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迎難而上。作為精剪副操作工,他深知精剪工序對于產品質量的重要性,誤差必須控制在0.05毫米以內,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直徑。為了掌握這項精密技術,李金堂成了車間里最勤奮的學徒,白天緊跟師傅學習,晚上則抄寫操作規程并反復背誦。功夫不負有心人,僅用半年時間,他就從一名“門外漢”蛻變成能夠獨立操作設備的技術能手,創造了新員工成長最快紀錄。1994年,李金堂憑借出色的表現被提拔為主操作工,繼續在精剪領域發光發熱。
守護質量的“鐵面官”
時光荏苒,李金堂已在精剪崗位默默奉獻了28個春秋。2020年,李金堂迎來了職業生涯的轉折點,被調任公司質檢員崗位。面對新角色,他依然保持著對質量的極致追求。為了準確掌握檢驗要點,他經常在實驗室熬夜奮戰,反復比對不同光照條件下的銅帶表面狀態。他檢驗時總帶著三件“法寶”:千分尺、卡尺和強光手電,確保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在一次例行抽檢中,他敏銳地發現一批即將發貨的銅帶存在肉眼幾乎不可見的邊緣氧化問題,盡管銷售部門希望通融放行,但他始終堅守原則,毅然決定返工,從而避免將有瑕疵的產品發給客戶,影響公司聲譽。
團隊管理的“定心人”
2023年,隨著公司生產結構調整,經驗豐富的李金堂被任命為350精剪組組長。面對班組效率瓶頸,他深入一線調研,精準把脈,找出了“生產準備時間過長、換刀效率低下、員工技能參差不齊”三大癥結。隨后,針對存在的問題,他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將換刀時間從25分鐘縮短至15分鐘;建立人員檔案,實施針對性培訓;推行“生產班前檢查”制度,確保每個環節無縫銜接。在團隊管理上,他獨創“三心工作法”,即對待質量要“細心”,對待安全要“操心”,對待同事要“貼心”。這一工作法讓團隊凝聚力大幅提升。
匠心精神的“傳承者”
如今,在李金堂的帶領下,350精剪組已成為公司的標桿團隊,承擔著多項重點產品的試制任務。他不僅在技術上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更注重培養他們成為合格的新時代工匠。他常說:“機器永遠需要人來掌控。”在李金堂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中國產業工人最可貴的品質:在平凡中堅守初心,在堅守中勇于創新,在創新中不斷超越。
李金堂的事跡在廣源銅帶傳為佳話,他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如一股清流,激勵著每一位員工不斷前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的真諦,為公司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成為了眾人心中的楷模。